他的网名为什么叫“超级神经病”?

时间:2016-10-31   浏览次数:
  字体大小:放大 | 缩小 | 正常  

  小小 16岁,他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“超级神经病”。青春期年龄段的孩子一定会同时交织着自尊与自卑的。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,孩子们想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,要以独立的人格出现,但因为心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,又必须依赖父母,所以他们对父母的态度也常常是带着既冲撞又无奈服从的矛盾。他们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、朋友中的地位,渴望得到接纳和尊重。对自己的情绪特征高度关注,有时候乐观自信,有时候自卑、自我评价低,妄自菲薄,谨小慎微,甚至自暴自弃。不仅仅您的孩子是这样,很多很多的孩子都这样。“超级神经病”真是孩子对自我情绪的一个梳理和总结。每个孩子都需要从这样的矛盾中成长,家长要做的也许是一方面坦然接受,一方面帮助孩子成长。比如您甚至可以很坦然友善接纳地对孩子说“超级神经病,今天过的怎么样,哈哈”。和孩子分享自己的青春期,比如“爸爸年轻的时候也曾经纠结矛盾,也曾经有自卑,后来我才知道,原来每个人都会经过那个时期,因为我们在不断地成长,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关注的东西越来越多,思考的东西越来越多,所以矛盾、不理解也越来越多”。赵先生将孩子的这个现象作为问题提出来,表明了为人父者的一份担忧,一种对自卑和自我评价低的担忧。其实,心理学认为人的成就恰好是自卑心的作用,人寻求卓越正是对自卑的一种补偿行为。李子勋说“在我看来并没有自尊这种精神现实,自尊只是自卑在人际社会中的面具,它像精神现实中的“皇帝的新衣”。在某种意义上,自信与自尊意味着一种浅薄,很像无知者无畏。当你高昂着自信、自尊的头时,真的还那么有底气吗?难道还不能稍许保留一点无知之心、谦卑之心、敬畏之心吗?坦诚地接纳不自信和自卑的心才可能使人们到达心境平和、乐天知命的精神境界。”我非常欣赏这句话。最后,我想对赵先生说的是,让孩子充分地去发展自我感,不管是挫败也好磨难也好,那都是成长的代价,有些时候,青春期该发生的事情不让它发生,过了那段时期,它会以另外的一副幼稚的面孔出现,而我们作为成年人并不希望这样,对吗?感谢您对心理中心的关注和支持。

Copyright 2005-2006 毛坦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六安市东部新城悠然蓝溪东侧 皖ICP备16023282号-1 皖六公网备3424012012039
本网站由 皖西电脑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

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4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