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成为优秀教师

时间:2016-10-31   浏览次数:
  字体大小:放大 | 缩小 | 正常  
来源:山东莱芜市实验中学 杨富志 

  普通教师破茧成蝶的密码是什么?

  两个字!坚持!

  那么坚持做哪些事情呢?

  李镇西老师提出的“五个一”工程。

  上好一堂课;至少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;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;读书不少于一万字;写一篇教育日记。

  先说每天上好一堂课。

  有这样几个小问题,有必要讲一下。

  第一个小问题是:什么是好学校?

  我个人认为,学生一睁眼就想往学校跑的学校就是好学校。

  第二个小问题是:什么是好教师?

  我个人认为,学生一睁眼就想去学校见到的教师就是好教师。

  好教师和好学校是什么关系?

  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第十七章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”中说:“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”。

  所以,有了好教师才会有好学校,有了好学校才会有好教育。

  也就是说好教师在国民教育中占有无足轻重的地位!

  那么好教师靠什么吸引孩子一睁眼就想往学校跑?

  无论谁来回答这个问题,有一点是绕不过去的。

  那就是好教师有绝活,这绝活就是好课堂。

  一堂好课的标准,通常说来,无外乎“有教无类”“因材施教”“相机诱导”“生命在场”“为思维而教”“产婆术”“启发式”等等诸如此类的内涵丰富的金科玉律。

  但是,这些金科玉律,如果脱离了这个词上——迷恋,最终都会化为泡影。迷恋一词来源于这句话——什么是教育学?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。这句话是谁说的?是一个叫马克斯?范梅南的加拿大人。这就好就出自《教学机智——教育智慧的意蕴》。

  我的师傅蒋老师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:学生爱学习、爱学校是从爱老师开始的;学生厌学习,厌学校也是从厌老师开始的。

  对于我师傅的这句话,我是这样理解的——与其说是学生厌学,不如说是学生厌教。

  因为,从来就没有天生厌学的孩子,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学习?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,咱们的课堂教学味同嚼蜡,与迷恋相去甚远啊!学生上课,如坐针毡!简直就是受罪啊!

  所以,从学生这个角度讲,一堂好课的标准就迷恋。迷恋就是喜欢——喜欢学习,喜欢老师,喜欢学校。

  有这样一个现象可以衡量你的课是否令学生迷恋。

  当你宣布下课,还没走到教室门口,就有学生围着你,问这问那!那么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。如果有学生这样对你说,“老师,这节课过得好快啊!”其他学生随声附和“就是就是”的时候,恭喜你,这节课就是一节让学生感到“迷恋”的课。

  “迷恋”这个词,太有震撼力了。它让我的心颤抖不已,让我感到无地自容。我质问我自己——我何曾想过迷恋学生?我何曾想过让学生迷恋我的课堂?

  让我感到无地自容的原因是,我是最近才迷恋上迷恋这件事的。

  自1999年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。我的课堂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。

  第一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9年,整整10年的时间。反观这十年的课堂教学,用一句话来概况就是:“没有揣不肥的猪”。

  这是一句古语,意思很浅显,要把猪喂肥,就要不断地揣。但是,如果这句话从一位局长口中说出,就有了特别的味道了。

  谁是猪?

  学生!

  谁喂猪!

  教师!

  怎么喂?

  揣!

  揣的意思就是塞进去!塞不进去也要硬塞!

  感情我这十年不是在教书育人,而是在喂猪啊!我原来是个喂猪的啊!

  试问:现在还有多少人,正和我一样做着喂猪的活!

  不过,我也的确喂肥了不少猪!我还赢得了这样的赞誉:杨老师教学有道道!

  现在想想,我简直难以原谅我自己。

  请看一个视频,视频的名字叫35太难了。

  看完这个视频,我们在笑的时候,是否也反思一下,咱们比这个家长高明吗?

  (看视频)

  视频看完了。我只说一句话,祖国的花朵就是这样被我们摧残的!民族的未来就是这样被咱们扼杀的!

 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9年11月到2013年3月。反观这3年多一点的课堂教学,也可以用一句话概况——这就话就是“老佛爷与小李子”,学生就是那个慈禧太后,高高在上,我就是那个大太监李莲英,低三下四地为老佛爷慈禧太后服务。

  这种做法,来源于《中国教师报》,《中国教师报》自称“课改报”,这期间我是《中国教师报》的特约通讯员,天天接受新课改的洗礼,天天想着怎样从“油锅里捞孩子”。从“油锅里捞孩子”,这句话是中国教师报副总编李炳亭的口头禅。有这样一幅图片给我印象很大。(请看图片)整个图形就是一个圆,学字在圆心,教字在圆上。学字不动,教字围绕学字在圆上不停地旋转。旋转几圈后,学字变成生字,教字变成师字。

  该图所传达的教学理念就是学为主,教为辅;生为主,师为辅——其实就是让学生自学——先独学再对学后群学。换一种说法就是以人为本,以生为本,以学文本;再换一种说法就是解放学生,发展学生;不唯师,只唯生;不唯教,只唯学;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发展。(看图片)

  在这样的理念下,我就向李莲英服务慈禧老佛爷一样,天天围绕着学生转,一直转到2009年7月中考,累但教学成绩非常耀眼,中考成绩绝对是第一,考上莱芜一中的40多人。可以说,做到了李老师口中的好教师班带得好,课上得好,学生考得好!你好,我好,大家都好!

  请看学生时庆卓 2013-8-7 12:47:47对我的控诉!

  你听着。以下是你的罪行,对学生太好,又够幽默,你真贴心。本庭宣判——罚你一辈子做我的老师。不得上诉。退庭。你要发给六十个学生,若不发,今年之内你会慢慢失去六十个最好的学生!

  怎么办!发吧!这年头,不仅要听校长的,还要听学生的。

  第三阶段是从2013年3月直至未来,源起于“钱学森之问”。用一句话概况就是从“太极”到“思辨”,这个过程来的有点晚,但我要坚持下去,要享受真教育的幸福。

  先说“钱学森之问”。

  2009年10月31日,钱学森在北京逝世,享年98岁。2009年11月11日,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《新安晚报》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:让我们直面“钱学森之问”!

  什么是“钱学森之问”?

  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?”这就是正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。

  对啊!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?”按理说,这样的涉及到国家命脉的事情?我一介草民,无权干涉!但我从小就忧国忧民,我记得我小时,经常担心天塌下来怎么办?愁眉苦脸!倚着门框做思索状,家长这样说我:“这孩子!瞎操心!”

  杞人忧天啊!没办法!谁让咱是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教师呢!

  其实,钱学森之问根本不是钱老的临终遗言,也不应该称之为钱学森之问,明眼的,一眼就看出来,这分明是温总理之问嘛?这个并不重要!据说,温总理在2006年,拿这个问题请教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,他们的回答是:要培养杰出人才,关键是教师。

  那么,教师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又是什么呢?

  课堂!

  但,喂猪式的课堂和太监式的课堂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吗?

  不能!

  什么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?

  思辨课堂。

  什么是思辨课堂?

  简单地说就是五个字——学、问、思、辨、行。请看课件。

  我认为只有思辨的课堂才能回答钱学森之问。

  这首先涉及到教和学的关系。

  我有一天,我查教和学两个字的本义,发现了一个秘密。教和学同源于。“斈”是“教” 和“学”两字的共有源头,“教”和“学”两字都是从“斈”转换而来的。在《说文解字》对“斈”字的注文里,我们还发现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:“教者,与人以可放(仿)也;学者,放(仿)而像之也”。

  那,这样的“教”和“学”的关系用什么来表述才恰如其分呢?

  阴阳图。

  请看课件!

  道家的“阴阳鱼”图是一个外形为圆,里边有一根曲线平均分隔着一黑一白两条鱼的图案。在“阴阳鱼”图中,最玄妙的就在这根曲线上。这根曲线在“阴阳鱼”图中起着“中枢”的作用,“曲线”者,动“象”也!它不仅揭示了世界上万事万物始终都处在“运动、变化、发展”着的一种动态,还揭示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运动、变化和发展中都必须遵循“平衡”、“制约”的原则。

  如果把“教”当做“阴”,把“学”当做“阳”。“教”和“学”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“阴阳鱼”图。这个表面看来黑白分明,势不两立的“阴阳鱼”图,只要一扯动中间的那根“曲线”,“阴”和“阳”也就是“教”和“学”就交融互动起来,而且此消彼长地运动着。

  如果我们认同上述观点。那么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——从“阴阳鱼”图来看,不存在一个“阴”和“阳”自始至终“谁为主体谁为主导”的问题,也就是谁支配谁的问题。因而“教”和“学”也就不存在一个“谁是主体,谁说主导”的问题。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,在这一时刻,也许“教”是主导,“学”是主体;在另一时刻,也许“教”是主体,“学”是主导;甚至还存着某一时刻,“教”和“学”都是主体都是主导的现象。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。因为教和学的本质是互动,碰撞、交融直至创生。

  再看动态阴阳图。

  与这动态的阴阳图相匹配的教学教学模式就是思辨课堂。

  举例说明。

  2013年,我在梁山县上了名著阅读批注课。就是按照这五个字来上的。

  先看学习内容

  “你看他一个个——跳树攀枝,采花觅果;抛弹子,邷么儿,跑沙窝,砌宝塔;赶蜻蜓,扑(虫八)蜡;参老天,拜菩萨;扯葛藤,编草(巾未);捉虱子,咬又掐;理毛衣,剔指甲;挨的挨,擦的擦;推的推,压的压;扯的扯,拉的拉,青松林下任他顽,绿水涧边随洗濯。”

  所谓的“学”就是目标导学。首先我出示学习内容。接着学生默读,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。

  所谓的问就是质疑问难。学生就在学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质疑。学生很可能会提出一下问题。(讲课件)

  所谓的思就是思索探究,就是对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思索。编草(巾未)的(巾未)的读音的问题怎么读?自己探究。我只提示了一下注意最后一个字读音,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顿悟了,这个字读WA,根据是押韵。

  所谓的辨就是讨论辨别,比如扑(虫八)蜡一词的含义是在讨论中辨明的。(看课件)

  所谓的行就是学以致用。用这伙孩子的语文老师的话来说:“这个暑假,就用杨老师交个大家的方法读书!”

  我认为任何教育教学的形式都离不开“学?问?思?辨?行”这五个字,我们甚至认为这五个字是教育教学的关键。任何一堂课,倘若落实了这五个字都应该是一堂好课。我们可以演绎这样一个情景:倘若问:“课堂离开了学生的‘学’行不行?不行!没有学生的‘问’好不好?不好!没有‘思’的课堂还能叫课堂吗?不能!教育过程没有‘辨’,或者说教育的结果是非不明,这还是教育吗?不是!‘知’而不‘行’,教育目的实现了吗?没有!”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不言而喻的,因为这是“规律”。其实,一次次的课堂教学改革都没有逾越这五个字。可现实课堂上有几位教师对这五个字的内涵奉行不悖?我们不能对这“即简单通俗而又永放光芒”的五个字熟视无睹。于是,我们提倡“思辨式教学”。我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构建起了以“学?问?思?辨?行”为核心要素课堂教学模型。这一模式不仅是理论的,也是实践的;不仅是过程的,也是方法的;不仅是思想的,也是工具的;不仅是传统的,也是现在的,更是未来的。因为它是客观的、中正的、创新的、思辨的,它能够回答钱学森之问,从课堂教学这个角度而言。


Copyright 2005-2006 毛坦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六安市东部新城悠然蓝溪东侧 皖ICP备16023282号-1 皖六公网备3424012012039
本网站由 皖西电脑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

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4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