树因有根而枝繁叶茂,硕果累累;草因有跟而茁壮成长、碧绿如茵;花因有根而争妍斗艳倾吐芬芳。然而人有根,必会知错就改,遵守做人的原则以及认真的态度。
人欲有根,需知做错就改的道德底线。
据“史记”中记载,廉颇曾因自己的意念误会了蔺相如,事后自知自己行为过分偏激,毅然决然的身捆荆条,到蔺相如面对负荆请罪。正因为他的知错就改,成就了历史上的一对好友,悉获了国家的文臣武将。”因此两人名垂青史。
人欲有根,需有做人的原则的高尚品质。
屈原曾写过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……”充分的表达了他探索人生,在探索中汲取人生真理、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。一代女词宗李清照曾道:“误入藕花深处”的童年乐事,此后又有“闻说双溪春尚好的悲悯流露,因丈夫的不幸逝世,她忧郁整日布满心头、写在脸上、但她并没有从此放弃生活,而是把对丈夫的思念,对生活的热爱妙笔于纸上。传颂于口上,尽“帘卷的西风,人比黄花瘦”,但她依旧如此。
陆游的“南师北定中原日,勿忘家祭告乃翁”的嘱托,令世上赞许,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关心国家北定的大事,使他深受后人景仰。陶渊明“安能折腰事权贵”体现了他不愿向势力低头、高洁的品质。范仲淹拒官家资助,有了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高贵品质。
人欲有根,需有认真的态度
宋濂曾冒风雪去深山求师,双手双脚冻烂而不自知。与伺候此生相比,他一袭粗衣麻布,一双露脚的鞋子,但他毫不在意,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,认真的请教老师。最后成为清正廉洁的宰相。
程毅因有认真的求学态度,不畏天气寒冷,大雪纷飞,跪在师门前等待老师的讲授,他的认真家喻户晓。
李白曾去游玩,路遇老妪,让他明白“只有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。他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。因为认真遵守,有了“诗仙”的称谓。
草有根,因为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。
梅有根,因为“正当春花烂漫时,它在从中笑”。
人有根,因为“知错就改,遵守原则,处事认真”。
正因如此,我们才能够一蓑烟雨,随意平生,自后而安然。
